近期,一例37岁女子因长期喝酒导致髋部疼痛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新闻引发关注,过去被认为是“老年病”的股骨头坏死已经开始盯上了年轻人?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王泽宇表示,股骨头坏死其实与年龄并无太大关联,因不良生活习惯被股骨头坏死“盯上”的年轻人也并非个例。
激素、酗酒是首要因素
和其他的退行性疾病不同,股骨头坏死实际上是一种骨坏死性疾病,也被称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。王泽宇介绍,从全球范围来看,目前股骨头坏死的首要发病成因其实是激素的使用。
“我接诊过最小的患者只有十几岁,她从小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,由于长期服用大量激素而导致股骨头坏死,来就诊时已经是四期了,只能在成年后置换关节。”王泽宇介绍,实际上大多数的股骨头患者都因患有风湿免疫性疾病,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不得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来“保命”,而这类药物对股骨头的影响是明确的。
虽然女性患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,但从股骨头坏死的整体发病率来看,男性更为多见,这是因为酗酒也是股骨头坏死的第二大因素。酒精会影响血管的收缩,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。王泽宇介绍,近期接诊的一位38岁男性患者,就因长期酗酒导致了双侧股骨头坏死,目前对其尚未塌陷的一侧进行了保髋治疗,而塌陷的一侧则只能置换关节。“对于这类患者,若想保髋,必须戒酒戒烟,因为吸烟也是高危因素之一,它会导致血管收缩痉挛,进而影响保髋手术的术后效果。”
外伤与过度负荷是被忽视的“导火索”
研究发现,股骨头的供血有80%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这根重要的血管,一旦该血管受损或堵塞,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将大幅减少,从而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。王泽宇表示,无论是创伤还是手术导致的血管损伤,都可能引发这一问题。例如,股骨颈骨折,这种骨折可能会破坏旋股内侧动脉,使得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大大减少。此外,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,进而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。因此,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,应定期进行复查,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血管问题,从而降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。
此外,一些职业运动员、重体力劳动者甚至体重超重肥胖者,由于髋关节长期承受超负荷压力,导致骨髓水肿反复发生,也可能“压闭”血管,导致股骨头坏死。
走路姿势“变形”是骨头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
王泽宇介绍,其实在股骨头坏死发展的早期,患者只感觉到髋部或腹股沟区的不适,随着逐渐发展才演变为疼痛,尤其在行走或负重时疼痛会加重。“部分患者在疼痛加剧后,会形成‘避痛’的行走姿势,不自觉踮脚走路,以减少患肢受力,也就是我们说的‘跛行’。由于患者避免患肢负重,患肢受力减小,身体误以为不需要过多力量,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臀中肌萎缩,患者走路时左右摇摆。”
由于每个人的不同生活习惯和个人身体条件的差异,股骨头坏死的发展快慢也不同,如果加上本身有骨质疏松、肥胖、抽烟饮酒等情况的,可能病情会发展得更快、更重。当股骨头关节面开始出现塌陷,甚至整个股骨头发生变形时,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髋部疼痛,甚至无法活动。
保髋还是换关节?
股骨头坏死只能换关节?王泽宇表示,在股骨头坏死一、二期,当刚刚出现股骨头水肿、小范围坏死时,患者还有机会通过手术保留髋关节,可通过保髋手术为患者保留髋关节,给予股骨头重新生长的机会。到了三期、四期,置换关节就成为唯一的处理方式。目前,髋关节假体种类、材质不同,摩擦界面也各不相同,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段、运动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。一般来说,假体的使用寿命约为20年,若使用年限到期,患者可能会再次出现疼痛,此时则需重新更换。
过去,是一项骨科的大手术,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微创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新型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发展,为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了更多、更优质的治疗选择。对肌肉和软组织的损伤减小,术后恢复快,患者疼痛较轻,能够快速回归正常生活。王泽宇介绍,关节置换后的患者可以进行正常活动,只是在某些体位下活动度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专家呼吁:重在预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
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,尤其在年轻群体中,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等是其发病的重要诱因,而王泽宇强调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
定期监测: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,关注关节功能,一旦出现髋关节不适及早就医,可通过磁共振进行最早期的股骨头坏死筛查。 饮酒红线:成年男性一天不超过25g酒精,女性不超过15g,最好不饮酒。 外伤警惕:骨折后、骨科手术后别忘“关注血管”,观察股骨头血运情况。 体重管理:绝经后女性因骨质疏松叠加脂肪含量高,股骨头承重压力比男性大,建议进行体重管理,BMI控制在18.5-24之间。 运动禁忌:拒绝“超负荷”运动,职业运动员和极重度劳动者建议佩戴护具。
开屏新闻记者 闵婕
一审 朱婉琪
责任编辑 猫恩泊
责任校对 李鸿睿
主编 武熙智
终审 编委 李荣
普通人怎么加杠杆炒股,正规炒股软件有哪些,配资实盘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